【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作者: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

《社区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课程编码:23A07010 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推荐教材:

于显洋:《社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蔡禾:《社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社区概论》是政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通过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系统地了解、理解或掌握社区概论课程的基本知识,并能结合我国城乡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情形与社区理论研究的一般成果,对学科形成框架性的理论性认识。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是使学生了解社区概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区概论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观点。二是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社区概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正在发生着的社区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三是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社区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城乡社区变迁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本课程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在课下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课后作业。

3. 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相关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社区基本知识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把握社区的含义;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了解社区分类;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基本功能。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含义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三、社区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社区的分类与功能

一、社区的分类

二、社区的功能

第二章 社区理论与社区研究方法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区研究的理论发展脉络;掌握社区的相关理论,了解中国的小城镇建设理论。掌握社区研究方法;掌握社区研究中的社会网分析方法,了解社区研究中的区位学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滕尼斯的社区理论,社会网分析方法。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区理论

一、社区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滕尼斯的社区理论

三、当代社区理论研究的新取向

四、中国的小城镇建设理论

第二节 社区研究方法

一、传统社区研究方法

二、社会网分析方法

第三章 社区静态系统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社区人口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社区资源与环境的含义、性质,了解社区规划的意义;理解并掌握社区组织和社区组织体系的基本含义,了解农村社区组织的演变,掌握社区组织的功能;理解并掌握社区文化的基本含义、社区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社区文化的特点和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区组织体系的基本含义;社区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辅以案例。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区静态系统概述

一、社区静态系统的含义

二、社区静态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社区静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的内容

一、社区人口

二、社区资源与环境

三、社区组织

四、社区文化

五、社区静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社区动态系统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社区互动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其内容,对社区动态系统做出辩证的认识;理解并掌握社区整合与分化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区互动过程的基本形式及内容。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辅以案例。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区动态系统的基础——社区中的互动过程

一、社区动态系统的含义

二、社区互动的基本形式

三、社区互动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社区互动的结果——整合与分化

一、社区分化

二、社区整合

三、当代社区互动的主要趋势

第五章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建议学时:1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农村社区的含义及其特征;掌握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以及选举的基本做法;了解农村社区的制度结构;理解农村社区冲突的特性和类型;理解我国农村社区发展道路与目标模式。了解城市社区演化发展的一般进程,掌握城市社区的含义和特征;理解市民对城市区位的感知的意义;理解我国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理解城镇化及其可能引发的新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农村社区冲突的特性和类型;城市区位的感知;城镇化及其可能引发的新社会问题。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辅以案例。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农村社区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

二、农村社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

三、当代农村社区的问题及其化解途径

四、新型农村城镇化及其意义

第二节 城市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含义

二、城市社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

三、当代城市社区的问题及其化解途径

四、城市规划与未来城市发展道路

撰稿人:杨洪斌 审核人:张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