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邱莉-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作者: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课程编码: 23A07004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推荐教材: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美]刘易斯• A•科塞,石人译:《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5.[法]雷蒙• 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

6.[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西方社会的实际状况,分析西方社会的现实提供广阔的途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取其精华,用这些理论中合理的、适应我国具体形势的部分,并学习运用社会学理论和视角分析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西方社会学理论为讲授重点,阐述和介绍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来源、基本内容、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介绍的主要是二十世纪中叶之前美、英、德、法等国社会学理论家的主要理论观点和现代有代表性的社会学理论流派等;使学生掌握自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学在西方创立以来直至二十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一个脉络和概况。

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内容包括各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对社会研究所具有的意义

2.学生应系统阅读这本教材,同时,也可以选读其他有关的参考书。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自觉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对理论的思考与理解。

3.要求学生每次课前做好充分预习,课后复习和阅读。课堂随时会安排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与讨论。每个学生积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参考资料阅读和作业。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导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早期的社会思想与后来的社会学思想的区别,掌握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再从社会学理论的分期发展中把握社会学的主题是“人性和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学先驱者的贡献;社会学理论的分期发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介绍四本经典的有关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著作;

早期的社会思想与后来的社会学思想的区别。

一、社会学继承的思想遗产:从古希腊到18世纪

1.古希腊哲学

2.中世纪的社会哲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

4.社会契约论

二、社会学先驱者的贡献

三、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四、社会学理论的分期发展

五、社会学想象力的发挥

第二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下问题: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为什么应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包括怎样的理论体系?这门独立的学科应该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架,证明孔德无愧为社会学的创始人)。要求学生了解孔德的生平,掌握他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学说,包括他的实证主义的社会观、以及他提出的四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门独立的学科应该包括怎样的理论体系?这门独立的学科应该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

[授 课 方 法]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孔德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二、孔德的个人经历

三、孔德的思想来源

第二节 科学分类和社会学

一、孔德对科学的分类

二、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

1.对实证概念的诠释

2.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

3.社会学与生物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一、社会静力学

二、社会动力学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比较法

四、历史法

第五节 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

一、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二、牧师的特殊作用

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

四、关于社会的进步

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斯宾塞理论体系的主线首先是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是为其政治观点(政府不干涉主义)服务,其次是为论证进化规律象支配生物世界一样也支配人类社会的发展,斯宾塞使用有机体类比的方法考察社会。要求学生了解斯宾塞的生平,掌握斯宾塞的社会观和社会有机论思想的基本观点,并与孔德的有机论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斯宾塞的有机论思想有何进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斯宾塞的社会观和社会有机论思想的基本观点;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家庭影响

二、斯宾塞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三、斯宾塞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社会有机论和进化论

一、斯宾塞的科学观与进化原则

二、社会是有机体论

三、社会进化论

第三节 关于社会的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一、社会分类的标准

二、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比较

第四节 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一、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的基础

二、国家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第四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掌握迪尔凯姆的生平、著述、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从而理解迪尔凯姆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寻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即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方法论原则);掌握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社会团结类型的思想;理解迪尔凯姆如何身体力行,将实证观点付诸于实践,以《自杀论》为代表,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社会团结类型的思想;《自杀论》观点及对其评价。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一)家庭背景。

(二)老师对他的影响。

二、学术渊源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一、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及特性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一、社会团结的含义:什么是社会联系的纽带

二、社会团结的类型

三、社会分工――功能分析

四、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团结所面临的危险,原因与表现

第四节 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一、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二、直接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三、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自杀类型

四、自杀理论小结。

第五节 宗教社会学

一、宗教的含义和本质。

二、宗教的社会起源:社会环境

三、宗教的功能――惩戒性、聚合性、激发性、振作性

四、对迪尔凯姆的评价

第五章 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以滕尼斯、齐美尔、韦伯为代表的德国学者不仅反对百科全书式的社会学,而且认为,作为一门特殊科学的社会学应该研究社会关系或社会互动的“形式”,同时社会学研究不能简单地照搬自然科学的那套方法,应将“理解”入社会学的研究。要求学生了解滕尼斯的生平、著述、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掌握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关于社区与社会的思想;利用这对概念分析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一、理论背景

二、滕尼斯的生平及著述

三、社区与社会:新的概念类型

四、社会生活的基本构成

五、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六、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第六章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齐美尔通过对互动形式的研究申明了自己的社会观,即社会是互动的人们的一种综合,它从方法论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对社会学作了有意义的界定,对社会学研究专门化和制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学生了解齐美尔的生平、著述与思想渊源,掌握齐美尔的社会观和社会学知识体系以及他的形式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掌握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包括社会冲突的原因、分类和功能以及他的《货币哲学》中体现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齐美尔的社会观和社会学知识体系以及他的形式社会学的基本观点,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包括社会冲突的原因、分类和功能以及他的《货币哲学》中体现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

二、学术上所受的影响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一、社会学理论的对象与结构

二、形式社会学

三、不同群体的互动形式

第三节 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

一、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二、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第四节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一、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矛盾)

二、社会分化

三、货币哲学

第七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与思想渊源,掌握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即社会行动的几种类型,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思想, 三种合法统治类型;关于科层制的思想和宗教社会学思想,并对韦伯的社会学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思想, 三种合法统治类型;关于科层制的思想和宗教社会学思想,并对韦伯的社会学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

[授 课 方 法]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韦伯其人与当代的“韦伯热

一、引言

二、生前与身后

三、以行动化解紧张

四、思想来源

第二节 理解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科学研究的“价值相关性”与“价值中立性”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理解”和社会行动

四、社会学方法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思想

一、基本概念

二、合法统治的类型

三、科层制

第四节 宗教社会学思想

-、宗教的起源与宗教社会学

二、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

三、社会行动类型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八章帕雷托的普通社会学思想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帕雷托的生平、著述与思想渊源,掌握帕雷托的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的含义及非逻辑行为的类型,理解帕雷托的剩余物与衍生物的含义以及精英循环论,并联系现实分析我国的精英群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剩遗物和派生物—社会学思想的最重要的贡献;精英和精英循环理论。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介绍

二、思想内容

三、思想来源

第二节 帕累托社会学的重要理论范畴

一、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二、剩遗物和派生物—社会学思想的最重要的贡献

第三节 关于社会精英和社会系统

一、精英和精英循环理论

二、关于社会系统的生产—社会机械论

第九章 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的原因、早期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及本土化运动中几位重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早期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及本土化运动中几位重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授 课 方 法]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一、社会学从欧洲转往美国的原因

二、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的情况

三、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十章结构功能主义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结构功能主义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联系古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枢纽。现代美国社会学中许多有影响的学派,都是在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弱点或缺陷所作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帕森斯的理论学说;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模式变量理论;结构功能分析;功能分析范式;社会学中层理论观。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一、学术背景

二、社会行动理论

三、社会系统理论

四、模式变量理论:行动者间的互动关系

五、结构功能分析

六、社会变迁思想

七、对帕森斯的简要评价

第三节 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

一、社会学中层理论观

二、功能分析范式

三、中层理论的分析范例-越轨行为

四、对默顿的简要评介

第十一章 社会冲突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冲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冲突理论揭露了功能主义对社会现实认识的片面性,打破了平衡模式,推动了理论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学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 米尔斯关于权力的研究:对冲突理论的最大贡献;社会学的想象;社会冲突的"安全阀"机制;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授 课 方 法]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冲突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战后美国社会及其社会思潮的发展

二、社会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米尔斯的理论学说

一、生平与著述

二、美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三、关于权力的研究:对冲突理论的最大贡献

四、社会学研究的立场-社会学的想象

五、评价

第三节 科塞的功能冲突论

一、生平与著述

二、社会冲突的根源

三、社会冲突的类型

四、社会冲突的功能

五、社会冲突的"安全阀"机制

第四节 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一、达伦多夫的社会观及其结构功能主义的批评

二、以权威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冲突理论

三、评价

第十二章 社会交换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并学习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分析我国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要求学生掌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的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和宏观交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

[授 课 方 法] 讲授与研讨。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社会背景

二、思想根源

第二节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一、生平及主要观点

二、基本概念

三、基本命题

四、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实际意义

五、评价

第三节 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理论

一、布劳的理论目标

二、基本概念

三、基本交换过程(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四、宏观交换

五、与霍曼斯的比较

撰稿人:邱莉 审核人:赵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