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教学大纲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课程编码:23A07016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0 其中讲课:24 实验或实践:16 上机:0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
推荐教材:
阮桂海:《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应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
1.朱建平等:《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高祥宝等:《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薛薇编著:《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讲授数据统计的基本原理、SPSS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统计数据结果分析方法等。本课程基本目的与任务是:1、使学生熟练掌握SPSS的基本操作原理。2、使学生熟练掌握SPSS的基本操作过程。3、使学生顺利地解读SPSS相关分析结果。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使用SPSS中的基本功能解决实际遇到统计问题。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如下部分:导论、SPSS的一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过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统计学课程,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过程以及社会统计学的知识有一定基础。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理解与把握SPSS操作所涉及到的基本统计原理,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SPSS基本统计操作技术。
3.认真听课、上机,做到提前预习,认真练习。
4.利用课下时间,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设计问卷,收集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实践中提升SPSS操作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导论:初识SPSS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SPSS的基本特点、功能与分析流程,从总体上感受SPSS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SPSS的历史、特点与功能,使用SPSS的基本流程、举例说明SPSS的基本功能。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上机操作。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SPSS概述
一、 SPSS的历史
二、SPSS的特点
三、SPSS的功能
第二节 SPSS流程
一、使用SPSS的基本流程
二、初步感受SPSS——一个例子
第二章 SPSS的操作基础 建议学时:6(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SPSS的基本窗口,重点掌握SPSS的数据管理:定义变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转换、保存数据文件、打开数据文件以相关的数据输出管理(Output Management)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定义变量、数据输出管理。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上机操作。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SPSS的运行
一、 SPSS的运行环境、安装、启动与退出
二、 认识SPSS的主界面(主窗口)
第二节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
一、数据合并与拆分
二、变量计算
三、再编码
四、其他数据管理技术
课内实践:上机操作数据管理技术
第三章 对数据的初步分析与描述 建议学时:8(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运用SPSS对数据的初步分析与描述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一般性的统计描述、数据的探索性分析以及列联表的操作与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列联表的操作与分析。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上机操作。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频次分析与探索性分析
一、频次分析过程(Frequencies)
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三、数据的探索性分析(Explore)
第二节 列联表(Crosstabs)
一、列联表
二、卡方检验
课内实践:上机操作频次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分析以及列联表。
第四章 均值比较 建议学时:8(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均值比较的原理以及单样本、独立样本、配对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操作与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上机操作。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均值比较概述
一、均值比较描述分析
二、均值比较类型
第二节 均值比较检验
一、单样本T检验
二、独立样本T检验
三、配对样本T检验
四、单因素方差分析
课内实践:上机操作均值比较、各类均值比较的假设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五章 相关分析 建议学时:6(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相关分析的统计原理,能运用SPSS进行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
[授 课 方 法]课堂讲授;上机操作。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相关分析概述
一、相关的含义
二、相关分析简介
第二节 相关分析操作与检验
一、简单相关分析过程
二、偏相关分析过程
课内实践:上机操作简单相关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
第六章 线性回归分析 建议学时:8(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线性回归分析操作步骤,运用SPSS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能正确解读输出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共线性的含义、后果以及相关指标方法,了解严重共线性的解决思路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逻辑。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上机操作。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回归分析概述
一、回归分析的含义
二、回归分析的类型
三、线性回归分析的条件
第二节 线性分析过程
一、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二、共线性问题及处理
课内实践: 上机操作线性回归分析。
撰稿人:高功敬 审核人:朱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