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华-工业社会工作授课计划

作者:发布时间:2016-11-02浏览次数:

授 课 计 划

2016 — 2017学年 第一学期

学 院:政法学院

课程名称:工业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23A08022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52(理论:48 实验: )

学 分:3.0

授课时间:周一3-4节;周三1-2节

授课地点:2J205;2J302;

教 学 班:社工1401

授课教师: 李宗华

填报日期: 2016年8月 27日

工业社会工作课程授课计划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内容的简单介绍和描述:工业社会工作也称企业社会工作或职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在工业组织中的介入与应用,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性领域和实务方法。主要介绍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理论、过程及其相关理论、工业社会工作与员工福利、职业生涯、情绪疏导、工作压力与应对、心理危机干预、人际关系协调、闲暇生活于服务等工业社会工作实务的理念、知识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社会工作的历史、我国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概况,学会理性思考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维护员工权益、增进职工福利的基础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主要任务是系统讲授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理论,过程与实务等,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职业生涯、情绪疏导、工作压力与应对、心理危机干预、人际关系协调、闲暇生活与服务等实务领域的理念、知识与方法,提升实务能力。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1.掌握工业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了解工业社会工作的过程及其相关理论。

2.学会运用工业社会工作实务的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展员工福利、职业生涯、情绪管理、闲暇生活、劳动冲突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服务。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有计划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48学时;课堂活动设计展示2学时;总结与集中辅导答疑2学时。课外作业、课外自学等不占学时。

三、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采取考试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的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都分别按照百分制计算。

(一)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出勤情况。各项目的组成权重分别为0.3;0.3;0.4等。

(二)期末考试成绩:闭卷、笔试。

(三)最终成绩组成说明:平时成绩*0.3+期末成绩*0.7即是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周沛:《企业社会工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二)参考资料

1.[美]McKay:《辩证行为疗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仇雨临:《员工福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3.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沃特.谢弗尔:《压力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5.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谢鸿钧:《工业社会工作实务:员工协助方案》,[台]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7.徐明:《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

8.张默:《企业社会工作》,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

9.高钟:《企业社会工作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

10.钱宁:《工业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答疑地点:平时随堂答疑、结课集中答疑、课下邮件、QQ、电话联系。

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策略

第1-2周

学时:8

授课内容:第一章工业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第二节 工业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工业社工服务对象系统、介入模式与方法

第四节 工业社会工作的角色与伦理

目的要求:开展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理解工业社工的概念,明确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服务领域与对象;工业社会工作的功能、服务角色、伦理原则与伦理困境,掌握工业社工的服务模式、介入路径。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第3周

学时:4

授课内容:第二章 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美国的工业社会工作

第二节 我国港台地区的工业社会工作

第三节 工业社会工作与中国社会转型

目的要求:了解工业社工兴起的历史条件,明确工业社工的发展现状,懂得工业社工介入职业制度的意义。把握工业社工的发展的动向,理清工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脉络。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第4-6周

学时:10

授课内容:第三章 员工福利服务

第一节 员工福利概述

第二节 员工福利结构与主要项目

第三节 员工福利服务手法

目的要求:了解员工福利的内涵,把握员工福利发展的来龙去脉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明晰员工福利的基本架构、主要项目,掌握社会工作介入员工福利的手法。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第6-8周

学时:8

授课内容:第四章 员工职业生涯服务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目的要求:了解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脉络,熟悉并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理解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懂得个人如何进行职业生涯周期管理;掌握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实施步骤与方法;组织职业生涯计划工作的内容与开展要点等。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第8-10周

学时:10

授课内容:章 员工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绪调节

第二节 压力与应对策略

第三节 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第四节 心理危机干预

第五节 人际关系协调

目的要求: 认识对员工情绪管理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指导下,运用专业的技术与方法认识、评估员工的情绪,采取合理的介入措施,帮助员工疏导情绪、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化解危机、应对压力,改善人际关系。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第11周

学时:2

授课内容:分小组展示设计活动内容

目的要求: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授课方式:多媒体演示、讲解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

第11-13周

学时:8

授课内容:第六章 员工闲暇生活

第一节 闲暇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有关闲暇的理论与闲暇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闲暇活动的类型和不同员工群体的闲暇活动

第四节 工业社会工作与员工闲暇

目的要求:了解闲暇生活对员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有关闲暇的理论与闲暇的历史变迁,针对不同员工群体设计闲暇活动。

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其他说明:查阅资料、预习、复习。含课堂分组讨论与展示2学时。

第13周

学时:2

授课内容:课程辅导

目的要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课程专门辅导和答疑。